云南历史上一直是制作晒青茶的,即滇青茶,1938年11月冯绍裘先生以凤庆当地云南大叶种一芽二叶鲜叶原料制成红茶样品500克,这就是滇红茶的开端。而同时,在勐海,当时称为佛海,也有人在做同样的事,这个人叫做李佛一,所以,勐海茶厂的设立,一开始是为制作红茶设立的。而在1940年,云南红茶统一了一个称号,滇红,一直沿用下来。下面,我们来看下红茶的几种形态:
从这三个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呢?大家会发现,第一个图,条索弯弯曲曲的,外观比较难看;第二个,是全芽,很直;第三个,一芽二叶,一芽一叶,也很直。我们把第一种称为毛茶,而第二、三种称为精制茶,或者称为理条茶,理条,整理条索的意思。
第一个茶,是去年在景迈制作的景迈红茶;第二、第三个,则是凤庆产的红茶。
从这个茶的外形,我们就可以看出,同样是滇红,但无疑,凤庆的制作工艺精致了许多。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同样是大叶种的鲜叶,经过了怎样的加工过程?我们从滇红的工艺过程说起,鲜叶→萎凋→揉捻→轻发酵→毛火→摊晾→足火。这个是正规红茶厂的生产过程,鲜叶→萎凋→揉捻→发酵→晒干,这个是家庭生产滇红的大致过程。第一个茶,大滇去年的景迈的红茶就用的这样一个过程。第二、三个茶,大滇今年的凤庆理条金芽以及理条松针,是第一个加工过程。即鲜叶→萎凋→揉捻→轻发酵→毛火→摊晾→足火。在这里,我们都假装忽视了,滇红需要提香的过程,因为,以上制作完成后,还仅仅只是毛茶。所以,初制完成后,还有个精制的过程,精制的过程大约有如下几个环节:理条、烘焙提香。
刚才说到一个理条的问题,这个理条,并不是在毛茶已经成型的时候去理条,而是在第一次烘的时候进行。工艺顺序为萎凋、揉捻、发酵、初烘、理条、足烘制成。所以,滇红方面,正规工厂制茶跟茶农手工制茶相比,工艺这个环节就有了很大区别,工厂占有很大优势。而茶农自制的多半为低端红茶,主要差别就在于设备上。
本文地址:https://www.chayi5.com/hongcha/dian/193646.html